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我的父亲是嘉靖 > 第136章 卢贵妃,香香,婆慈媳孝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136章 卢贵妃,香香,婆慈媳孝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朱载圳来到了钟粹宫。

何芳晴正领着一众侧妃、宠姬,在钟粹宫南边的空地上习练宫中礼仪。

那场面,简直就是百花争艳。朱载圳心道:一人一年睡五夜算......我的天,我基本全年午休了。这真是幸福的烦恼。.??m

朱载圳往北边望去,看到了令他惊讶的一幕。

北面的空地上,只有卢贵妃和十一岁的杨香。卢贵妃正在教香香放风筝。

老婆婆的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小儿媳妇的脸上露出天真的笑容。

朱载圳心中疑惑:以母妃的性子,下面的宫女倒的茶稍微凉一点都会挨她正反两个**兜。她怎么对香香这么慈爱?

北边的侧妃和宠姬们,不时悄悄望向卢贵妃和杨香,眼神中满是对香香的嫉妒。

朱载圳走到卢贵妃面前:“母妃。”

卢贵妃转过头:“圳儿来了。”

香香连忙给朱载圳行礼。她今天身穿着一件粉色袄裙,外罩轻纱。小小的一只煞是可爱。活脱脱就是后世国风漫画里的可爱小萝莉。

朱载圳联想到了一个后世的词:可爱到炸裂!

见到未来的夫君朱载圳,香香的小脸红的跟猴屁股一般:“见过王爷。”

行完礼香香一溜烟跑了。

卢贵妃笑道:“这孩子,人不大倒知道害臊。”

朱载圳道:“母妃很亲近香香啊。”

卢贵妃在儿子面前丝毫不掩饰:“没错。开始我亲近她,因为她是杨博的孙女。

后来我亲近她,没有半分虚情假意。因为这小丫头像极了我小时候——单纯的像坤宁宫漱玉泉里的井水。

唉,想当年我也是十一二岁进的兴献王府,做了你父皇的宠姬。”

朱载圳道:“还是太小了啊。我先把她当妹妹养。过个几年,等她长大了,是愿意做我的女人,还是我的妹妹,随她选。”

卢贵妃笑骂道:“浑话!等她大了,身上顶着太子侧妃或皇妃的身份,怎么当你的妹妹?那不是要守一辈子活寡?”

卢贵妃说出了“皇妃”二字,毫不掩饰让儿子当皇帝的野心。

好在旁边没有任何宫人,不然传到嘉靖帝耳朵里又是一桩事。

朱载圳微微一笑:“母妃,我也就是这么说说。总不能真让她守活寡。不过至少这三五年,我只拿她当妹妹。”

卢贵妃道:“我听说你把徐阶搞得臭大街了?怎么没对他下死手?落水狗不痛打,难道留着过年?”

朱载圳解释:“这是父皇的意思,留着徐阶制衡严嵩。”

卢贵妃道:“哦,既然是你父皇的意思,你听他的就对了。我了解你的父皇。你父皇的聪明当得上‘冠绝天下’四个字。”

朱载圳又望向了远处的何芳晴:“母妃,你觉得她如何?”

卢贵妃道:“端庄大方、知书达理,是个当正妃的好人选。只是不知道为何,我总觉得她跟任何人都隔着一层,她的彬彬有礼里透着生份......不及香香惹人疼爱、亲近。”

朱载圳笑道:“母妃,这天下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对了,钦天监定了大婚的黄道吉日,下月十八。”

卢贵妃道:“你父皇跟我说过了。他还说,你上次大婚是中规中矩的按亲王礼制。这次要循太子礼制。”

朱载圳惊讶:“我的大婚要循太子礼制?”

卢贵妃道:“正是。呵,他是在补偿你呢。”

朱载圳点点头:“也对,在湖广德安,我那四十多个女人一夜之间得急病死绝了......”

卢贵妃打断了他:“这件事今后就不要再提了!有些事心照不宣就好。说出来会惹麻烦。”

朱载圳道:“母妃,大婚的事就多劳您费心了。孩儿告退。”

卢贵妃笑骂道:“当儿子的讨老婆,当娘的费心天经地义。你快滚去内阁值房,忙你的军国大事吧。”

两刻时辰后,朱载圳来到了西苑内阁值房。

内阁值房在事实上已经易主!

裕王无精打采的坐着,一言不发。仿佛局外人一般听着严嵩等人议论政务。

本来他一向是在值房里坐首座的,现在他却识趣的让出了首座。

徐阶更不必说,就像一根被霜打了之后,又被寡妇摘了去的大茄子。

就连一向爱嗷嗷叫的高拱都静若处子。

见朱载圳来了,严嵩亲自将朱载圳让到了首座上。

朱载圳问:“今日有哪些大事要议?”

严嵩道:“王爷,河南大旱,颗粒无收。河南巡抚上了八百里加急的折子,请求朝廷赈济。”

朱载圳对百姓的事最上心。他直接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受灾的人口有多少?”

严嵩答道:“河南通省一千两百万人,得有九百万人受灾。百姓处于水火啊!”

朱载圳转头问他的管账先生王国光:“汝观兄,你测算河南救灾需要多少银子?国库有没有这么多银子?”

王国光道:“臣已经算过了,共需要赈灾银四百一十万两。好在宁、泉、广三个贡赠使司刚交到国库三百五十万两银子。加上国库原本的存银,够赈灾所用。”

严嵩苦笑一声:“刚过了十二天宽裕日子,这一下国库又空了。”

朱载圳道:“那这银子也得掏!我费尽心思搞了贡赠这条开源之道,说到底还是为了百姓。在百姓身上花银子,绝不能吝啬。

王国光,你抓紧用这笔银子从湖广买粮北调河南。

呵,我知道,有些官员就盼着出天灾,朝廷赈济时他们好上下其手。

黄公公,你是东厂督公,管着锦衣卫。这一次赈灾,不光户部要选派郎中、员外郎、主事们分赴各地。锦衣卫也要派人同行。

还是赈灾的老规矩,赈粥要厚可插筷,筷子倒了,主管官员人头落地。

谁要贪墨赈灾粮,就让锦衣卫杀谁的脑袋!”

黄锦拱手:“是,全凭景川王吩咐。”

朱载圳此时已有了内阁值房主人的气场。

朱载圳又道:“我查阅过户部历年的赈灾账册。从嘉靖元年到今天,一半儿的赈灾银都花在了河南。

河南真是个十年里五年旱,两年涝的贫瘠省份啊。”

王国光插话:“王爷说对了!臣曾做过河南吴江县令、仪封县令,两任干了六年。对河南的灾荒深有体会。

河南那边,涝灾还轻一点。淹没的无非是黄河沿岸的三府十九县。

旱灾,却是通省范围!

即便不旱、不涝,河南的土地亩产也不高。因为河南的地大部分都是盐碱地。

山东寻常年景,一亩小麦可产三百斤。河南丰年时不过一百五十斤。”

朱载圳道:“总是出了旱灾、饥荒调银子赈济,不是办法。得想个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

严嵩苦笑一声:“河南爱闹饥荒,不是大明一朝的事。古往今来都是这样。

不知有多少帝王、多少官员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解决的办法来。”

朱载圳道:“事在人为。什么事儿就怕不去想,不去办。”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