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都市 > 权欲道 > 1刘亦东的火气(一)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权欲道 1刘亦东的火气(一)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1刘亦东的火气(一)

刘亦东手中的茶杯重重地放在了桌子上,以此来表达他心中的不满。刘亦东有很多个理由可以不满,他也有这个能力可以表达出自己的不满,但在这个场合表达了不满,谁都知道不仅仅是泄私愤的行为,这是一种战队行为,官场之中无时无刻不在站队。你看官员们似乎管天管地管空气,可实际上他们能管的与需要管的,都是站队之后的结果。

官员的每一个举动都跟站队有关,你赞同了,你就站在了队伍里,你不赞同,你就站在队伍外面。

这一次山南市讨论的仍然是神牧集团土地的问题,不,更确切点说是北邙县土地流转的问题。经过头四个月的热烈讨论,这块地此时此刻已经不属于神牧集团,而是从新到了北邙县土地流转的份额之内。

而后两个月再讨论起来,就是集中在土地用途上了。

可以说自从小美离开这六个月之内,刘亦东一直处于一种非常烦躁的阶段,这种烦躁让他今天的火气很大,完全不顾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但所有人看到眼里,都觉得他是护着神牧集团,是为了神牧集团的利益在表达着自己的不满而已。

刘亦东这一表达不满,整个会议室立刻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看向了他,每个人的神色都很复杂,也都不太一样。

刘亦东阴沉着脸,却没有开口,他表达了不满,然后自己又不开口,其他人自然而然也都跟着沉寂了下来。

一时间刚刚还喧哗的会议室只剩下了喝水声与烟气划过空气的嘶嘶声。

沉默持续了多久?刘亦东不在乎,这几个月他已经完全适应了自己的角色,过去能不能想起来并不重要,并不会影响到刘亦东此时此刻的权力。

刘亦东在表达自己的不满,他不希望自己的不满表达得如此浅薄,仿佛一点点沉默的压力就要经受不住,就要垮掉。

刘亦东希望他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到底有多不满。

而这种不满自然而然不是今天,而是自从这块地要从神牧集团剥离,刘亦东就一直都积蓄着。

几个月前周多多的消息出乎意料的准确,这就是红顶商人的能耐,你要评价一个红顶商人到底有多优秀,就要看他的消息够不够快,够不够准,商场如战场,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神牧集团在这方面已经算是不错,却也仅能落个后手。

上面有想法,下面有行动。

张泰之想要把神牧集团那块地拿走,北邙县偏偏来了一趟浑水,把事情直接上升到了社会和谐的地步。

这事情有多巧?

就是要巧到给你一个警告,告诉你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张泰之是他州省主管农业的副省长,现在党政分得很开,这其实也是今天刘亦东发火,白百文在他的身旁一言不发,只是喝茶的关键之一。党政分开之后,政府的权力更加的实惠,主管经济形态,让他们手中的权力使用起来的顾忌会更少。当然事情都有好坏的两面,权力这个东西给了任何人,都要看他的人心到底是正还是斜。

张泰之手中的权力很大,周多多又是红顶商人,察言观色,审时度势,讨领导欢心,这都是红顶商人必须会的功课。神牧集团当时从天时地利人和上已经看出来,大势离他们而去,无论从任何一个方面来看,他们除了刘亦东之外没有任何的一个优势。

但刘亦东在农业上面的话语权比人家张泰之又是差了一大截,就算刘亦东以山南市的经济发展当作威胁,可人家张泰之随随便便一个“换个地方再搞起来嘛,和谐为重”也就能给敷衍过去了。

所以在关键时刻,没等人家张泰之发话,也没等他州省的正式文件下来,神牧集团已经开始先下手为强了。

第一件事儿就是往市里面打报告,请求市里面收回北邙县的那块土地,里面做了很多检讨,说神牧集团在群众思想工作上做得不到位,突发事件处理得不及时等等,俨然把自己当成了政府的一个附属部门一般。然后开始哭诉,说自己到北邙县的时候,那里有多穷,现在的北邙县有多富,他们付出了多少的努力。然后又是亲情牌,说当年在刘书记的带领下,他们跟北邙县齐头并进,已经把北邙县当成了第二故乡,现在要离开北邙县也舍不得,北邙山上还有土地,希望给他们周转过来,让他们可以继续留在北邙县。

这报告是打给了农业局,农业局知道神牧集团是什么角色,也知道是刘亦东的嫡系,第一时间递给了刘亦东。

刘亦东的火气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

他没有想到当他决定打一场硬仗的时候,自己想要保护的对象居然投诚了!

这是一种被背叛的感觉!

可是刘亦东又无可奈何。

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神牧集团做得很对,非常的正确,这个举动不光是救了神牧集团自己,而且也救了刘亦东。

刘亦东跟张泰之在农业用地上硬拼,有胜算么?

有胜算那就不是官场了。

官场根基是什么?就是权力,是权力的秩序,是权力自上而下的权威性。

这是官场绝对不能乱的东西,是官场不可混乱的根本,权力秩序不是坏事,不是什么迂腐的东西,在中国曾经有一段这个权威性得到了挑战,下级可以批上级,学生可以斗老师,但随之而来,社会也乱了。

或许可以用更加通俗的一句话来解释这种权力的秩序,那就是官大一级压死人。

更何况张泰之不光是比刘亦东官大一级,人家还是主管农业的,而刘亦东实际上在农业用地上除了向上每年打报告到张泰之手里让他审批外,没有任何直接拍板的权力。也就是说刘亦东有建议权,有小范围内在官场多年规则的默许下进行先斩后奏的行为,可这种先斩后奏也是要建立在你跟人家张泰之关系够好,他给你面子的前提下。

刘亦东看到报告第一个反应就是要见周多多,可是周多多又出国了!

刘亦东火冒三丈,倒是在这个时候见到了腾格尔。多年未见腾格尔,这个男人倒是越来越有味道,看起来就好像是草原上被阳关晒透的汉子一样,这么多年经商还是透着一股子野气。腾格尔见了刘亦东,对于刘亦东之前跟周多多提的事情详细地谈了谈,不过针对周多多的这一次提议,腾格尔先是替周多多道歉,表示了一下他的无奈,也表示了他对于刘亦东的愧疚,再然后腾格尔利用自己多年来敏锐直觉,把刘亦东的大方向给转变了一下。

不得不说,这一点连刘亦东都没有想到,不说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吧,至少也觉得周多多的背叛不是什么坏事儿。

所以刘亦东在跟腾格尔会面之后,给周多多打了一个越洋电话,在电话里刘亦东对周多多说什么没有人知道,不过三天之后周多多就回来了,而这个时候市里面已经把神牧集团的报告报送给了省里,最后又在刘亦东的坚持下直接送给了张泰之。

可以想象张泰之看到这个报告的得意之情,但事情似乎进展得很慢,过了一个多月才有了消息,红头文件随之下来,省里面调整了山南市农业用地的红线,神牧集团在北邙县的三万亩农业用地流转回山南市,停滞期半年,半年后酌情调整为建筑用地。同时北邙山以其周边作为林业储备的两万亩林业用地调配给神牧集团。又在原山南市农业示范田地(在北邙县,为山南市政绩工程之一)里面拨出了一万五千亩土地承包给了神牧集团,合同期都为二十年。原山南市农业示范田不再承担示范作用,原有部门解散,临聘人员解聘,公务员回归到农业部门另行安排。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