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控明 > 第二百三十四章 虚实尽知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控明 第二百三十四章 虚实尽知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第二百三十四章 虚实尽知

“你就是鳌拜?”

张宁看着眼前这个满身血污的的俘虏,有些不敢确定。

眼前的这个鳌拜和想象中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在很多的影视作品当中,鳌拜都是一个身材魁梧满脸虬髯的壮汉,据说武功高强身手了得。不过眼前的这个鳌拜却完全没有了“传说中”的勇武剽悍,反而更象是条落水狗。

不知是在战斗中受伤,还是被俘之后挨打,脸上满是血污,乌青的脑门和高高肿胀起来的脸颊挤的眼睛都睁不开了。

战甲早被剥了去,只剩下撕扯开来的中衣。他显然刚刚受过刑,小腿上还在流血,早已站不起来了!

“我就是鳌拜!”他的声音依旧洪亮:“今日败在你的手里,要杀要剐也由着你,却休要辱我!”

侮辱俘虏?张宁真的没有那个时间,也没有那份闲心,他只是淡淡的说道:“我只是想问你几个问题……”

“老子生是雄杰,死是壮鬼,休想从我口中得到供词!”这个时候的鳌拜,还算是有点骨气,虽然形容颓唐,口气还是很硬:“我是堂堂的丈夫之躯,可杀而不可辱。你最好痛痛快快的给老子一刀……”

“好吧!”张宁和随意的摆了摆手,示意卫兵把鳌拜带下去。

反正俘虏有那么多,既然鳌拜不想说那就问问别人,又不是多么辛秘的问题,不是只有鳌拜一个人知道。

士兵架起鳌拜就往外拖。

鳌拜显然没有想到张宁竟然如此的“爽快”,稍微愣了一下马上就尖声嘶吼起来:“不能杀我,你不能杀我,我知道很多事情,我还有用……”

到了这个时候,张宁反而愣住了。

刚才还表现出一副视死如归的强硬,转眼之间就又成了这个样子,稍一思量也就明白了。

这鳌拜看似粗鄙,其实精明的很。之所以故作强硬,就是为了让张宁高看他一眼。只要张宁对他足够的重视,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之后,鳌拜再表现出一副被张宁感化的样子投降过来,这条小命儿也就算是保住了。

想不到的是,张宁根本就没有“礼贤下士”的那份闲心思,更没有表现出“求才若渴”的姿态,而是直接让人把他拖出去,立刻就把鳌拜给吓住了。

所有的强硬和无畏一刹间消散的无影无踪,鳌拜极力挣扎着,奋力扭动着身子,早已鼻涕眼泪齐出:“饶命啊,饶命啊,我愿意说,我什么都愿意说……”

这番做作的表演让张宁感觉十分可笑,朝着两旁的士卒摆了摆手,示意放开鳌拜。

鳌拜匍匐在地嚎啕大哭,哭的鼻涕眼泪齐出,不住的朝着张宁磕头,磕的额头都冒血了,还是不敢停下:“张大人啊,不是奴才一意要于大人为敌,实在是那该死的皇太极下了死令,奴才若是不遵,一家老小定然逃不过他的屠刀。那皇太极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奴才也是没有办法啊……”

作为皇太极的亲信,被俘之后就把皇太极骂的狗血淋头,确实出乎意料。

仔细想想,其实这也非常符合鳌拜的秉性。

得势之时就飞扬跋扈目中无人,失势之后则是另外一番嘴脸,为了求得活命可以不顾一切,这正是他的风格。

作为一个后世之人,皇太极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张宁显然更清楚,也知道应该如何评价他,反而是鳌拜的这番表现让人有些不齿。

“好了,说点正事吧。”张宁问道:“你们内部是不是出现了很大的争端?”

“那皇太极跋扈的很,总是想着把所有的大权握在手中……那狗贼也是猪油蒙了心,竟然做着当皇帝的美梦,皇帝也是那狗贼能做得的么?”看到张宁的脸色稍缓,鳌拜骂的更加起劲儿,似乎骂的越厉害就能越讨张宁的欢心一般。

“说重点。”

“好的,好的,奴才一想起那狗贼就气不过……”

作为金国的“内部人士”,鳌拜知道更多的细节,如同竹筒倒豆子一般仔仔细细的说出了大金国内部的种种纷争。

事实证明,张宁的猜想是完全正确的,大金国内部的争端已经到了无法弥合的程度。为了争夺权势,斗了个不亦乐乎,虽然还谈不上内讧,却已经半公开化了。

通过对鳌拜的审讯,金国虚实张宁已经尽知……

攻占义州,整个辽西的局面为之一新,近十年来的颓势力一扫而空,明朝和金国之间的形式又回到了天启初年的状态。

“国朝十年之败,今一朝扭转,张宣慰之功足录鼎铭。”

面对杨绍廷的夸赞,张宁只是微微一笑:“我说杨大人呐,你我之间就不要说这些个话语了吧?义州之胜,虽是将士用命,却也少不了你杨监军的功劳……”

从名义上来看,杨绍廷是张宁的副手,是宣慰军的二把手,无论是在军队建设还是排兵布阵方面,杨绍廷这个人都没有什么作用。

当然,他的职责也不在于此,因为他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文官。他仅仅只是朝廷的代表,除了上通下达内外疏通之外,不过分干涉军事,不在宣慰军中拉帮结派,这个监军就已经算是非常的合格了。

从这些方面来看,杨绍廷是个不错的搭档,只是有些时候过于迂腐,而且还有些读书人固有的书生意气罢了。

“提三尺剑,建不世功”是所有如杨绍廷这种人的最高梦想,现如今,杨绍廷已经距离这个梦想非常之近了。

“接下来应该怎么做?攻打哪里?是不是该打广宁了?”

广宁,大明朝在东北地区最高级别的军事驻地,同时当年的总兵府所在之地,历来就是牵制蒙古控制东虏的军事要地。只不过在天启初年,大明朝在广宁之战当中败北,失去了这个重要的军事据点,同时也失去了对两辽地区的战争主动权。

杨绍廷为人谨慎,其实就是太过于瞻前顾后,每次大的军事行动之前,总是力劝张宁,希望他谨慎谨慎再谨慎,千万不要贪功冒进,更不能贸然用兵,显得有些婆婆妈妈。

但是这一次,他却表现的十分积极,竟然想着要去打广宁了。

只要打下了广宁,整个辽西就尽在掌控之下,平辽之事就算是完成一半儿了!

这主要是因为宣慰军展现出来的战斗力实在太过于强悍,以至于让这位监军大人产生了过于乐观的想法。

当初张宁孤军深入开始东征的时候,杨绍廷非常不看好这次战略性质的军事行动:事情是明摆着的,宣慰军准备不够充分,仅仅只是为了迎合朝廷的政治需要,就发起这么大的军事行动,很有可能会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

但宣慰军的快速进展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随着持续的深入和展现的逐渐拉长,杨绍廷就愈发的担心起来。

他担心宣慰军已是强弩之末,还担心后勤补给线会出现问题,同时还在担心会不会中了金军的诱敌深入之计……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这位婆婆妈妈的监军大人什么都担心。

但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宣慰军的这位监军大人言重低估了宣慰军的实力,这一连串的胜利不仅把敌人打蒙了,同时也把杨绍廷给打蒙了。

尤其是在攻占义州之后,素来擅长野战的宣慰军展现出强大到无以伦比的攻坚能力,完全就是天下第一强军的架势。

事实上,宣慰军所取得的这一连串的胜利,确实无愧无天下第一强兵的赞誉。

轻而易举的攻破固若金汤的义州,俘获一万五千余众,凭空得到了无数粮草辎重,这样的辉煌大胜直接就让患得患失的杨绍廷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极端的自大。

杨绍廷甚至天真的认为:只要宣慰军开赴过去,再唱一出刚刚在义州唱的满堂喝彩的精彩大戏,随随便便挖几条地道,然后把火药一塞,就可以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轰鸣拿下广宁。

这个想法未免太乐观了些。

现在的杨绍廷极力主张继续发扬“闪击战”的优势,速战速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金国人反应过来之前,拿下广宁,彻底扫平整个辽西。

但张宁却不赞成这么做。

因为广宁不是义州,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拿下来的。

“杨监军之心宁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兵凶战危事关重大,还是从长计议的好!”现在,张宁和杨绍廷的论调互相交换了一下,素来主张速战速决的张宁反而说出了“从长计议”的话语。

虽然求战之心非常急切,但是在具体到战略部署战术安排等等这些军事问题上,杨绍廷却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是个真正的门外汉,只能老老实实的服从张宁的安排。

拥有新式火器,并且已经掌握了新式战法的宣慰军,爆发出来的碾压优势超过了张宁的预估,整整一个代差的军队对上冷兵器时代的军队,只要不犯根本性的大错误,几乎就是无敌的存在。拥有五百多门火炮、四千多火器新兵和一万多蒙古仆从军的张宁,至少有七成把握一举拿下广宁,但他却很及时的停止了继续前进的脚步。

因为张宁信不过身后的明军,信不过祖大寿、吴襄,信不过孙承宗,同时也信不过林丹汗。

对所有的战友,张宁都持一种怀疑态度。

就算是打下了广宁,如果前后左右的队友没有及时跟上,就极有可能陷入孤立无援的局面。

深入辽西这么远了,不得不谨慎啊。

“给朝廷的奏报……”

杨绍廷笑道:“上下通达是我的本分,若是连这个都耽误了,我这个监军还有什么用?放心吧,给朝廷的报捷文书昨夜就已经发出去了,要是快的话,下个月初二,最多初三就应该会有回信了!”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